~日常生活教育篇(6)~
上一期介紹了剪、貼工,這兩項工作會吸引大部分的孩子自發地不斷重複又重複。我們因此從中窺見了孩子能力進展的奧秘:某些工具適宜的介紹,可以提供孩子使用手的動機,在孩子掌握此工具的運用後,他們就能探索先前所未知的領域,而得以擴充自己的認知。認知的豐富會再度引發孩子不同的探索,因而又再次創造他們動手的機會。就是這樣的循環讓孩子能夠突破不同階段的能力,以及產生源源不絕的創意。
本期將介紹穿與縫,這兩項工作同樣博得大部分孩子的青睞,而吸引孩子們花一段長時間浸淫其中。想到穿針引線,似乎容易與慈母手中線、臨行密密縫聯想。但由於與幼兒工作的經驗,我得以見到三歲男孩掛著自己穿的項鍊,在教室內滿足地走動;以及四歲男孩專注地縫、每天都來縫等等的畫面。慈母是心繫遊子以及盼望遊子的早歸。而孩子呢?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地認真、不斷地從事,並從中感到滿足?孩子工作的目的是發展自己的能力,建構他的自我。人類並沒有一出生就已成型的動作能力,這是由於肌肉尚未強壯和協調(想想那個初生時都還不能自己抬頭的人類!)。當孩子有機會從事某些動作,這些動作也與其正在發展的肌肉相關。他就會自發地不斷練習,讓動作進臻完美,來達到肌肉的協調運作,使日漸強壯的肌肉成為自己的意志所用。所以孩子能在動作完成時感到滿足,因為每一次目標的達成,都是成長的自我實現啊!
我見過很多五歲多的孩童,剪紙的技巧已經比某些大人靈巧;也有不少六歲兒童的縫工能力,遠遠超越大人所能預期的。這些孩子在剪剪貼貼與穿穿縫縫過程中,所奠定的能力以及獲得的樂趣,也是某些成人永遠無法企及的。
因此扮演協助幼兒成長角色的成人,就顯得格外重要。我們應努力提供一個環境,讓孩子能夠發展大自然賦予他,卻還有待成型的能力。跟隨孩子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的興趣,珍視產生自他們內在的導引力量,孩子就能自發地努力發展自己的潛能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