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ug 09 Sun 2009 18:36
如果樹會說話
- Aug 09 Sun 2009 18:24
幼兒喜歡做對環境有幫助的事
~日常生活教育篇(13)~
台灣教育由於長期的過於強調知識的學習,而忽略一般生活與動作技能;導致現在的孩子普遍缺乏生活基本能力。因此,台北市教育局從九十年度開始實施「小學生生活體驗學習」計劃。將掃地、洗切水果、洗碗﹍﹍等家事也列為家庭作業的項目。很高興在這一波教改思潮中,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,終於受到重視。事實上,蒙特梭利博士在描述「兒童之家所採用的教育方法」時即提到:在兒童之家孩子過的是實際的生活,他們以專心和精確的精神作一般的家事,因此發展出驚人的平靜和良好的品格。(註1)並且強調:教育首先需要讓兒童從事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活動練習;如果兒童沒有真正為一群人擺餐桌,如果他沒有真正使用刷子去刷洗,沒有真的地毯可以清掃,如果他不必自己清洗杯盤然後再擦乾,那麼,他就永遠無法具有真正的能力。(註2)
正在自我建構的學齡前孩子正是對動作敏感、有興趣的階段,他們也喜歡以動作來和環境互動。在此專欄開始後,我們介紹過許多有助於孩子基本動作發展的練習,在孩子的動作逐漸穩定後,就要讓他們將動作融入日常生活中,參與照顧自己和關心環境。這些日常的活動不僅能和孩子正在建立的能力相輔相成,更能提供他們發展的動機。若成人可以介紹並允許孩子參與照顧環境,讓孩子經驗「環境因為他的努力而有好的變化」,孩子會因此對環境產生愛和責任感。而對自己生存的環境有來自人格形成中的愛和責任感,是個人和社會非常珍貴的資產。
我們將以三期分享如何介紹孩子照顧環境,來將孩子的動作能力,引導至有目標的工作,並展現對環境的關心。
- Aug 09 Sun 2009 18:23
療程第三週
May21~27,2007
這週齊力和我都逐漸適應住院生活,空出很多時間,我陪齊力摺飛鏢(摺紙的一種)、摺星星、玩桌上遊戲、看書,齊力還沒有習慣看太多字的書,我就唸給他聽。
每天齊力都會午睡一下,午睡醒就讓他看半小時的電視,齊力很開心,因為以前在家裡沒有電視可看。日子突然過得悠閒輕鬆。
- Aug 09 Sun 2009 18:20
以什麼角度看待幼兒的吃
~日常生活教育篇(12)~
曾經在台北的某公園遊樂區遇見一對中年夫婦,當時他們倆緊盯著一位在溜滑梯的小女孩,兩夫婦的肢體語言透露著深怕孩子跌傷了的焦慮,我心想可能是一對疼愛孫女的祖父母。這位小女孩的體型壯碩,大約是我認知中四歲多的男孩體格,但是她卻沒有相對應此年齡的攀爬、跑步能力。忍不住問婦人,小女孩幾歲了?她回答兩歲多,當下我驚訝的說:你們真會養!因而開啟了兩人的話匣子。言談中才知道,他們其實是小女孩的父母親,夫妻倆全職帶這個女兒。孩子過兩歲後,他們隱約感覺不太對勁,因為孩子除了喝牛奶,其他什麼東西都不吃。因此,決定讓孩子上幼兒園,剛開始的點心時間,別的孩子是吃餅乾,他們的女兒則是剝餅乾玩。幾個月之後,孩子總算學會吃餅乾,也願意在白天使用杯子喝牛奶了。其實這對父母若能更早覺察不妥,而尋求相關的資訊和支援,小女孩的身心發展將會大不同。
以下讓我們來一窺嬰幼兒飲食的發展:
- Aug 09 Sun 2009 18:18
陪伴幼兒從依賴走向獨立
~日常生活教育篇(11)~
我的兒子上學了!就在外子的不捨、我的堅持、以及兒子既期待又不願分離的情況下,開始了這個三歲兒自出生以來與父母親分離時間最長的成長之旅。兒子上學的第一週,我一方面高興可以有較多屬於自己的時間,同時為他能擴展生活感到興奮,另一方面卻也有著擔憂與失落感。在這一週我養成了處理完家事後,檢查兒子書包的習慣。我總是一邊整理著書包裡的東西,一邊想像兒子在幼兒園的種種可能情景,想著想著﹍﹍,每天的這個習慣似乎成了撫平我諸多複雜心情的儀式。就在我想兒子的同時,腦海裡逐漸浮出一個塵封已久的畫面──童年時,父親晚上到房間察看我們的睡覺情形,並坐在書桌前翻看書包的畫面。
我的父母在自己家中的一樓經營電器行,營業時間很長。每天都是我們這些孩子已經上床很久了,他們才整理好一切上樓休息。我常常會在父母親的盥洗和談話聲中漸漸甦醒,朦朧中看見父親進入我們的房間。除了察看四個孩子的睡眠狀況,他會花長時間坐下來(我往往都是看著父親的背影,看著看著又再度進入夢鄉,所以總覺得他坐了好久!),翻閱我們的書本、作業。那個年代並沒有家庭聯絡簿,因此當時我並不清楚父親在看什麼,直到有一天(大約是我中年級時)放學回來後,父親把我叫到一旁,問我前一天的毛筆字為什麼寫得那麼潦草,是不是毛筆壞了?我像是做錯事被發現的小孩,趕緊沈默的搖頭。從此我知道晚上父親在看什麼了,也明白父親雖然工作很忙卻仍然關心我在學校的事。
- Aug 09 Sun 2009 18:13
療程第二週
May.14~20,2007
經過一個禮拜口服類固醇,齊力的白血球從17萬多快速降是2萬多。此週開始有注射的化療,加化療藥物之前,會先加止吐的藥。口服的藥物除了類固醇與胃藥,也多了抗過敏、止痛與B6,都是預防或是減緩化療藥物副作用的不舒適。
5/15換針同時抽血,今天有先局部塗藥膏,不知是心理作用,還是心理的準備時間比較足夠,齊力今天比較合作,同時,也是一針就成功。我的心情也隨之好多了。
- Aug 09 Sun 2009 18:04
療程第一週
May 9~13,2007(3)
齊力這週每天都要抽血,醫生需要不斷觀察他的血球變化。
他吃東西前,食物要秤重量,知道他每天進食的重量。
要收集尿液,記錄容積。追蹤齊力身體進與出的情況。
- Aug 09 Sun 2009 11:08
幼兒喜歡長大
~日常生活教育篇(10)~
當我的老大過了兩歲後,外子和我開始計劃懷老二,在懷孕後隨著孕期週數的增加,我明顯改變的身體,似乎讓兒子進入了"長大焦慮期",每天他會不斷重複的問我:媽媽,你會不會變成大巨人?我必須一再地回答:媽媽只是肚子和乳房變大,但是不會變成大巨人。這段期間也開始聽到兒子說:我不會!你幫我!原本會自己吃飯、穿鞋子、穿褲子﹍﹍等,現在都不會了!此時,只有接納孩子選擇以退化作為因應焦慮的策略。有時順著孩子,有時鼓勵他嘗試,有時合作,有時勉強,見招拆招,與他共走過渡期。
到了懷孕後期,身體的改變逐漸穩定,兒子似乎也習慣了我隆起胸腹的樣子,不再問我是否會成為大巨人了。我們常一起看他小時候的照片,以及忙碌的寶寶、我已經長大、我的妹妹是跟屁蟲等書籍。而他最喜歡的是兩張自己新生兒時期的照片,一張是出生醫院所照,他的第一張寫真,另一張是媽媽在幫他洗澡而他仍閉著眼睛的樣子。兒子常把這兩張照片和我的媽媽書籍裡的新生兒圖片擺在一起觀察、比較,有時一看就十幾分鐘。也曾有幾個禮拜的時間,這些被他雀屏中選的新生兒,在每晚睡覺前他都先擺在枕頭邊,然後才安心睡覺。我想他已經和我一樣開始在期待妹妹的出生了!這時可以明顯感覺到他進入"長大欣喜期",我們常有類似這樣的對話──
- Aug 09 Sun 2009 11:03
療程開始
May 10~13,2007(2)
下午劉醫師解釋了功課表後,晚上,就開始吃類固醇--搭配胃藥服用。
同時,病房的護士拿了「兒癌生活照顧手冊」(不知為什麼我現在找不到這本小冊子)來跟我上課──依據上面的文字,逐條跟我解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