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兒子一歲多時,和幾個鄰居在社區花圃旁的石椅附近玩。不知誰首先發現了螞蟻,接著就開始有人跟著螞蟻的路徑搜尋。有人發現螞蟻最後鑽入水泥地與花圃間隙的土縫,有人發現螞蟻搬著白白的東西,有人發現有些螞蟻走另一條路﹍﹍。兒子問我可不可以餵螞蟻吃東西?我將土司麵包,撕成小碎碎,孩子們就開始嘗試以食物吸引螞蟻。看著三個一歲多,才剛走路穩固的孩子們,花了一個多小時,沈浸在這一列螞蟻中。那個下午,心裡有種舒適的感動,感受著小生命不其然就出現在眼前。也不禁想著,孩子提供的食物是否豐富了螞蟻們的生命?還是螞蟻們豐富了孩子的生命?而這兩相交會的生命又牽起了我這個旁觀者的感動,生命的交流似乎就發生在這一連串的緣起流動。

從本期開始,我們將提供一些動物學的活動,來與3-6歲的孩子一起經驗生命。動物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進行生命教育的主軸之一,我們在進行動物教育的課題中,會花時間引導孩子認識各種動物的基本需求,瞭解每個生命就和人類一樣皆有延續生命的需要。因此,引導孩子思考:若飼養動物,我們必須提供什麼?來符合動物的基本需要,從而傳達出尊重生命的態度。接著,引導孩子觀察動物的身體特徵,認識不同的生命現象與特性。透過這樣的觀察與認識,孩子有機會認識自己的生命特性,以及走出自己的生命框架,認識不同的生命現象。

動物教育也同樣依循蒙特梭利教育一貫介紹概念的方式,先提供具體的經驗,再逐漸進入抽象(無法操作、碰觸,無法直接觀察或以文字提供概念等)的認識。然後,以蒙特梭利教育五大領域的架構來統整孩子的學習。也就是,介紹每一種動物時,我們也會引導此主題的日常生活經驗、提供感官的探索、介紹相關的語言與數學概念,以及文化上相關知識的連結。

這一系列認識動物的課程,我們會先從整體的認識生命現象的引導開始(註),再進入生物學上動物分類的介紹,首先會從脊椎動物門的五個分類(魚類、兩棲類、爬蟲類、鳥類和哺乳類)開始。哺乳動物是孩子們最熟悉的動物,同時,人類自身就是哺乳動物。因此,我們將從認識人開始。

記得女兒兩歲多時,有一天睡前,她告訴我:「媽媽,我腳腳的胳肢窩好癢,好像有蚊子咬我。」我常和孩子玩搔癢遊戲,胳肢窩是他們熟悉的部位。但是,腳腳的胳肢窩?我困惑的起身問:「腳腳的胳肢窩在哪裡?」小女兒一邊抓癢、一邊指著腳膝蓋的背後,我才恍然大悟!除了佩服孩子的語言創造力,也才發現她還不知道「膝蓋」這個名稱。對學齡前幼兒來說,認識人類的身體架構,是認識自己身體的具體經驗,也是一個重要的開始。因此,本期就從此主題出發囉!

 

註:我們先引導孩子觀察生命現象,再做有生命和無生命辨識與分類(雙月刊第66期);接著再從生物中辨識動物與植物(雙月刊第67期),然後分別進入動物與植物的認識。由於前兩個活動,在分享「植物教育」專欄時已經介紹,在此就不再重複。

(原文載於蒙特梭利雙月刊80期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ophiechengwu 的頭像
    sophiechengwu

    齊心齊力讓人無憂無懼

    sophieche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