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爸媽週六上台北,先到台北家和我們住一晚。週日我們一起上烏來到小木屋。

上週就和小孩討論,外公外婆來,要和我們擠小木屋,還是去住烏來的飯店。小孩都很新鮮的說,來和我們擠小木屋,睡覺前可以聊天。齊心說:我要睡在「你」和「你媽媽」的中間。

結果,週日從烏來搭計程車時,媽媽就發了一頓脾氣,差點就要下車走人了。啊啊啊,我都忘了媽媽是脾氣這麼快的人。真的忘了!!

事後,我回想整個過程,發現了幾件事

1. 我已經不會因為媽媽發脾氣而難過了。齊力生病後,我自動鍛鍊成,可以冷靜的面對媽媽的脾氣。最近的一次暑假,我記得在南部家裡也有一次,媽媽又發好大的脾氣。我愣住的問媽媽:你年紀這麼大了,還有這麼大的脾氣?當時我是半驚訝,半覺得好笑。

現在的我,無法想像,有什麼事可以讓我有這麼大的脾氣。這次,我倒是有能力安慰媽媽,雖然她不領情啦!不過,我也看到媽媽立即以沈默回應,她已經努力在當下讓自己冷靜。

2. 一個人會立即以發脾氣生氣來表達情緒,好像是內在少了一個過程。

當時的情況是,媽媽的手被車門夾住了,而且是爸爸夾的。當時,媽媽的手應該是很痛。我可以想像,如果是小孩或是我被夾了,我們可能會痛得哭了,然後需要被安慰,被疼惜,以被疼惜的方式處理那受傷的手。有些事是會讓我生氣的,但是這件事,不是連結到生氣。

也就是,很容易就發脾氣生氣來表達情緒的,內在少了一個分類情緒的過程,或是說他的情緒的分類是比較簡單的0與1。媽媽願意試著冷靜下來,是一個很好的突破。以前跟媽媽談這事,她總會反駁,把情緒吞下去,這樣不健康會生病。

如果這是「學習」或說是「成長」,真的只有當事人願意,唯有自己願意冷靜下來,自己再去感受那是什麼感覺?當然,對人生經驗還少少的小孩,以及某些文化的成長經驗,會使得感受情緒的能力相對薄弱。

現在媽媽很怕中風,她非常努力依照醫生的囑咐做運動和服用降血壓的藥,以避免血壓突然標高而中風。媽媽自己會說:我不能再這麼會生氣了,這樣血壓會升高。就剩下這一關吧!以我的眼光來看,這是從年輕時,媽媽就該面對的功課,只是她一直不願意修。

我呢?我的人生功課是什麼?發現一個人不願意面對的事,是會一輩子重複出現的。還有一種論調是,這輩子沒修完,下輩子還得來重修,夠可怕了吧!!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ophiechengwu 的頭像
    sophiechengwu

    齊心齊力讓人無憂無懼

    sophieche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