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同樣是寫作,相信每個人的寫作習慣和風格差異很大。

 

每次答應寫一篇文章,都要痛苦一段時間。因此,每次結束一個專欄,都要休養許久。我常常是一篇兩千字文章,在開頭一個多月,會先迸出至少兩萬字,然後再慢慢刪。唉!可見我平常講了多少廢話!

 

有時就會刪的很簡單/痛苦;有時,刪的過程很好,是一次次的聆聽自己;有時,怎麼樣都捨不得刪。但是,心裡很清楚這是必須捨棄的,就會剪下來放到「餘稿、魚稿、於稿」,我有好幾個這樣的檔案夾,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有一個。我的檔案夾,就和我的筆記本、桌面一樣,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有一種混亂樣貌。

 

我其實很羨慕,一旦寫東西,就只有一條路一直走一直走的那種人。我很清楚,我不是這樣的人。

 

上次,參加全人新生家長成長營,有一個單元是「探索自我」,其中有個活動是,針對一些描述性語句,思考是否符合自己,然後走向符合自己的相對應區域。有些句子,我一聽就很明確知道符合/不符合自己,有些句子,其實自己也不確定。看到自己在不同區域遊走時,也會懷疑,自己是否有個開關在過濾語句所隱含的價值?

 

就這樣,經歷許多描述後,將一群人分成四組,每一組再對自己這一組的特質討論。其實,我整個過程都一直抱持著懷疑,懷疑自己是否足夠客觀?不過,當同組員一說到我們的特性是「跳躍式思考」時,我就決定先安適在這裡了。

 

活動結束後,我還跑去問老公,我有沒有跑錯組?我們那組人可稱為promoter,我是不是比較符合supporter,老公還拍拍我的肩膀說,是啦!你就是promoter!(Promoter, Supporter...)當下,我發覺對自己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~

 

關於跳躍式的寫作風格,有一個插曲。我不知這算是一個因?還是一個必然?

 

小學四年級,有一位從甘宅轉來班上的女生,導師就安排她坐在我旁邊,當然也交代我要照顧她。

 

我們那個年代的作文課,就是老師在黑板出一個題目,然後,老師就覺得應該讓我們把握時間寫,他不會多說廢話。

 

記得第一次作文課時,新同學告訴我,她在以前的學校,從來沒有寫過作文。

 

小孩子也不知道照顧的意思,所以,我就念給她寫。也就是,整個作文課,我同時寫兩篇作文,兩篇完全不一樣的文章,而且不會錯亂。我跟她整整三年同桌同學,也不記得這樣的照顧持續多久,她好像後來慢慢就能自己寫。

 

這個小時候的秘密,在學生時代倒沒有困擾我。一直到我開始接寫東西的工作,常常寫得多頭馬車、辛苦異常時,才想起這個「照顧歷程」。這個經驗是個因?還是,我天生就是此特質?已不可知~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ophiechengwu 的頭像
    sophiechengwu

    齊心齊力讓人無憂無懼

    sophieche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