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終於把「龍紋身的女孩」看完,導致整晚沒睡好。好幾次想要起床寫感想,但還是克制住。年紀大了,不是不能熬夜,而是需要花更多天才能補回來。那種似乎都補不回來,昏沈好幾天的感覺,真不好受。
這陣子也開始訓練自己,有感受時,不必那麼快反應,但也不是壓抑下來,而是以緩慢的速度去感覺那個感受─讓心理慢慢沈澱地琢磨著:這個感受有多真實?這個感受來自於何處?
我不喜歡看犯罪小說,就跟我不喜歡看恐怖電影,也不喜歡看灑狗血的連續劇一樣;我相信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,人類的可貴就是如此豐富多元,但是,有些人事我並不需要去探究,就讓它過了吧!天下之豐富,可以探索的領域何其多,我可不想把時間花在拉扯心肺,刺激感官的方向上。
但是,這本書的書評實在太好了。大略讀了作者介紹,我喜歡這樣的人,我也喜歡讓自己自然走進作品中的作者。就這樣,拿起書了!
這本書的前三章完全沒有涉及犯罪,剛剛好適合我。我雖然被以上的原因吸引翻開書,不過倒有心理準備,如果太血腥就不看了。作者利用前面三章鋪陳了男女主角的背景,同時,毫無修飾地表達他對記者這個角色的看法。其實,前面三章就會把讀者的某個真實面喚醒,作者要的是一群能夠真實和他思考的讀者,而不僅是一群喜歡偵探懸疑的讀者。
作者放進來思考的是:何為真相?何為正義?還有,道德兩難的問題。
這也是自由民主社會不斷要面對的。自由民主帶來豐碩的多元果實,然而,你能看得到真相嗎?當人人等值時,誰來維護正義?當你遇到道德兩難的抉擇,你如何面對?
重要的絕對不是答案本身!而是你如何思考!!
其實書內有非常血腥的畫面,遠超過我能忍受的極限,這是昨晚我無法安眠的主因;就是難過,為著人性的無奈難過。然而,閱讀的我,已經進入故事裡,不想抽身了。覺得作者是有意的,他想要讓安居舒適圈裡的人挑戰極限。他達到目的了,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寫作功力。
作者透過書中角色的生活與對話,對個人想追求的自由與尊重,有極佳的詮釋;這個部分,也是我昨晚反覆咀嚼的。
結論就是,我迫不及待要翻開千禧系列第二部「玩火的女孩」~然而,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邁入﹍﹍
今日(11月20日)閱畢「玩火的女孩」~
書本封面加上了一行字「這不只是一本小說,而是一種毒品!」,這兩天齊心只要看到此書就警告我,不要看啦!這是毒品!!
「龍紋身的女孩」中,女主角度假時都在閱讀數學專業書籍,我的解讀是,作者想要表達女主角並不是典型的女性,不僅是個性而已,而是腦部結構、運作方式的不同。第一本書在此部分,停在費瑪謎題;而在第二本書「玩火的女孩」中,當女主角將所有迷團解開決定展開復仇時,腦海閃現的即是費瑪在「算術」書頁空白處的一句話「對此命題我有非常精闢的證明法,但空白處太小寫不下」。
真是神來之筆呀!
為此神來之處作者鋪陳了真久啊~
我是進入倒數第二章,開始屏氣凝神,腦海響起急促音樂,很害怕需要面對殘酷的結局。此時,終於瞭解,是有上帝存在的,作者就是書中的上帝,他握有誰生誰死的權柄。
同時,看到作者走進書中了,他化身成記者男主角以及老律師。以下這句話讓我眼眶含淚,而暫停閱讀─「如果接下來她得坐十年牢,至少是她自己選擇的路。我依然還是她的朋友。」這個老律師說。
然後,我不再害怕的把書看完了。
很難形容此時的感覺,這是一個看盡人類社會黑暗面的記者,然而對人性仍然懷抱信任樂觀﹍﹍﹍
還有第三部,拭目以待﹍﹍
11月26日閱畢「直搗蜂窩的女孩」。
到最後,就是想要趕快看完,因為出現的人物之多之複雜,怕時間一拉長,人名都搞在一起,就無法享受閱讀的樂趣。
閱讀後,我對瑞典這個國家充滿好奇,也對環境如何孕育人再次虔敬深思。
但是掩卷後,想到作者已然過世,竟有著深沈的悲傷。
看到吳念真的書評「有時想想,上帝造人真是不公平,把有些人做得很精緻,有些人就隨便做做,但祂很認真地造了拉森這位作家。而正因為他的故事說得太好了,所以上帝要他趕快回天堂說故事給祂聽。」
很感人,可以永遠放在心上的書評。
如此,才能讓你對作者的離世釋懷。
否則,看完如此精彩的三本書,卻想到作者的處境,會讓人憤世的。